膝離斷以上截肢患者,如年齡較大、體質較差、殘肢較短或生活在山區的患者,宜選擇多軸膝關節甚至膝關節可鎖定的假肢,選擇假肢務必在安全的基礎上再強調靈活性和步態,否則會帶來很多使用麻煩。至于經濟條件較好的患者,可考慮氣(液)壓助伸控制、優能仿生和仿生智能假肢。即使仿生智能假肢,也只有在平整道路上行走和走臺級時,才能發揮它的功能優勢。
對于所有下肢截肢患者,為什么在安裝假肢前都會要求患者穿戴臨時假肢呢?很多截肢患者認為是截肢后殘肢水腫,沒有定型,安裝假肢后殘肢會萎縮。以前傳統的假肢安裝方法是截肢術后待傷口愈合、拆線后,出院回家等待殘肢,自然定型,一般需等待半年后才能裝配假肢。為了幫助截肢者早日康復,近代多主張早期安裝臨時性假肢。一般的臨時性假肢在截肢術后兩周,傷口良好愈合、拆線后即可安裝。